目前分類:杏芙媽咪說繪本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思考,是學習的起點。今天,熱愛繪本的蘇蘇要為我們帶來一連串好聽好玩繪本的介紹喔!

首先,蘇蘇帶來了1961年出版的匈牙利經典繪本〈拉奇和小獅子〉。拉奇一看到狗,就會嚇得逃走;黑黑的房間,他不敢進去。甚至連其他小孩都怕,難怪沒有人想跟他一起玩。有一天出現了一隻小獅子,小獅子帶他做體操,陪他經過許多的事;漸漸的,拉奇越來越有勇氣,有天小獅子留下一封信給他,要再去幫助其他膽小害怕的孩子,因為小獅子知道拉奇已經越來越有勇氣,所以,小獅子可以放心離開了。

這是一本源自於祖母跟孫子講述的關於勇氣的故事,歷經一甲子的歲月,依然在繪本界屹立不搖,蘇蘇也特別提到日本出版相當多關於小獅子的可愛小物,有機會到日本,或許可以找找看。

接著,蘇蘇分享了好幾個由美國繪本作家路易斯•斯洛巴德金和其妻佛羅倫斯•斯洛巴德金  (Louis & Florence Slobodkin) 創作的繪本,故事都非常的平實:

〈好多的手套〉源自小男孩不斷的丟手套,為了尋找手套,睿智的奶奶請街坊鄰居幫忙,結果大家都把撿到的紅手套送到小男孩家,越來越多的手套,這下子該怎麼處理呢?

在〈睡不著的小貓頭鷹〉中,小貓頭鷹歐嘉試著跟大家一樣在白天睡覺,她試了好多方法都沒問,許多的動物朋友也熱心地提供建議,指示還是睡不著,她該怎麼辦呢?

〈愛遲到的布穀鳥〉的故事場景在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山頂上。一家小小的鐘錶店,店裡面有好多的布榖鐘。其中有一隻布榖鳥總是比大家晚一點出現。雖然他的時鐘會和大家在同一時間報時,但每次都要多等一分鐘,他才會拉長脖子,發出叫聲。鐘錶店老闆找不出時間修理這座鐘。直到有一天,嘎拉比亞國王來到鐘錶店,想要把全部的鐘都買下來,卻因為這隻愛遲到的布榖鳥晚一分鐘出現,懷疑這些鐘根本不準。老闆到底能不能找到原因和解決方法,並順利把所有的鐘都賣給老闆呢?﹝故事內容引自博客來﹞

〈一個躲起來的好地方〉裡,小女孩蘇珊為了躲避哥哥們的蜘蛛,想要找個地方躲起來,可是她試了好多地方,卻總是有人會發現她:那,她到底有沒找到“秘密基地”呢?

〈東88街上的那棟房子〉是另一個針對鱷魚的意象衍生出來的有趣故事:萊爾是一隻溫和有禮的鱷魚,他住在澡缸裡,還會表演特技,但是他是怎麼成為東88街上這家人的一員呢?原來他被前任主人遺棄在這裡,還好這家人喜歡他,收留了他,直到有一天他跑到街上看遊行,卻因為表演特技而一夕成名。成名之後,前任主人想回來把他帶走,想靠著這隻鱷魚回到舞台賺大錢,但是,這樣的主人能夠讓鱷魚快樂嗎?﹝故事內容引自博客來﹞

〈我要吃小孩〉也是最近出版,由蘇蘇翻譯的作品。每天早上媽媽都會準備香蕉給小鱷魚阿奇;有一天,阿奇突然什麼東西都不要,只想要吃小孩。爸爸媽媽想盡各種辦法,準備了各式各樣好吃的東西要給他吃,但是阿奇已經下定決心要吃小孩了……阿奇走到河邊,恰巧看見一個毫無防備的小女孩,這下子,阿奇終於可以吃到小孩了嗎?至於為什麼阿奇要吃小孩,在場的大家至今也還想不出答案!或許以後在和孩子們分享這本繪本時,可以一起思考討論一下。

毛怪 和朋友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旭恭老師是我自接觸繪本文學以來,非常喜歡的一位繪本圖文創作者;記得我接觸他的第一本書,是好幾年前無意在誠品書店翻閱到的「小壁虎不哭」〈本書旭恭老師為繪者,作者為岑澎維老師〉。因為對繪者的印象很深刻,所以開始陸續去找了好幾本作品〈這個陸續持續的時間,是以“年”來論計〉。總之呢,好想吃榴槤、五百羅漢交通平安、橘色的馬、小紙船、愛睡覺的小baby、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?等等等…這些都入手我的書單與在做為故事媽媽的使用題材!

 

去年九月,在好朋友毛怪和毛朋友的努力下,終於第一次讓小粉絲我和旭恭老師本人有照面的機會。首場講座在桃園縣藝文展演中心舉辦,當時頂著八個月的肚子的我硬是要去聽;然後,覺得老師跟他的書一樣,給人很真誠很舒服的感覺。聽著他講故事,分享繪本的理念和隨手拈來的小書製作…也在在影響了當時小學一年級的姊姊,回家開始努力小書繪本的編寫。而這次,闊別了八個月,旭恭老師帶著他「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」來工作室說故事給我們聽,好期待呀!〈眼睛露出閃閃愛心貌〉~

〈老師的親筆簽名書〉

簽名頁  

 

這本書的創作源起,在於老師有次到某間小學演講,中午休息時間時在辦公室休息的他,無意間瞄到學校白板上密密麻麻的行事曆和待辦事項,,大部分都是小學生的活動。他心裡覺得現在的小孩很辛苦〈其實辦活動的大人也是〉,但是如果大人總是要一直要教很多的東西給孩子,孩子應該就會累死了。所以,他想到或許可以寫本書來反映出這樣的狀況;而在思考的過程裡,他反串立場,如果只有一個孩子的學校,老師們會如何處理呢?

這本書,在創作的過程裡,先透過文字架構後提案。決定了畫面呈現的頁數,然後開始著手進行;這部分老師提供很多從草稿開始不同階段的圖讓我們看。一開始呈現的初稿,其實是比較真實想反映老師心裡的稿,把大人想要灌輸給孩子的資源的那種“強迫”,用比較誇張帶強烈批判畫風呈現出來〈編按:不過老師說這個應該過不了出版社那關,況且只是初稿,所以當然不是現在的成品。呵呵!〉同時,透過不同階段的修圖,其實作者本身也反省到〈至少在草圖當時〉,可能也還跳不出科別分類。這是目前深植在現在台灣教育裡面的悠久系統,也還沒法真的那麼地願意讓孩子“自由的去選擇自己想讀的東西…因此在幾個月的沉澱後,有了第二版,也就是接近我們現在手中成品的這個版本!

〈這是草圖之一〉

 

毛怪 和朋友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